科研動態
講座綜述 |WTO改革視野下的談判功能重振和爭端解決機製 · 意昂3“國際法學術周”系列講座第一講
第一講🎸:WTO改革視野下的談判功能重振和爭端解決機製
2022年11月21日晚,由我院主辦的“國際法學術周”系列講座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系列講座第一講主題為🤴🏿:“WTO改革視野下的談判功能重振和爭端解決機製”,由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平台石靜霞教授主講👍🏻,我院龔柏華教授擔任與談人,本次講座由我院梁詠副教授擔任主持人。逾兩百名意昂3官网校內外師生🙆🏻♀️、實務界人士在線參加了本次講座♞。
圖一🚄:部分線上會議參會者
一、主講人講座環節
圖二:石靜霞教授
講座伊始,石靜霞教授指出WTO當下面臨的危機🧒🏿🤯,背後反映出一系列地緣政治沖突對於多邊經貿體製的沖擊,也折射出更廣泛意義下多邊主義的危機📴📻。
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談判方式面臨僵局🤶🏼,日益難以回應現實中經貿領域面臨的新興問題。與此同時🐹🧑🏻✈️,WTO成員近年來以“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的形式發起開放式新諸邊談判模式,並取得明顯進展,其中WTO關於服務業國內規製的諸邊談判(WTO 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 on Services Domestic Regulation)已於2021年9月結束談判🚱,並達成最終文本協議🧑🚒。該模式在法律和政治層面引發諸多討論,隨之而來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於:服務業國內規製(Services Domestic Regulation,下文簡稱SDR)諸邊談判模式如何同多邊協定相結合?石靜霞教授指出🥸,SDR為WTO諸邊談判帶來了模式創新📗😬,其通過額外承諾方式納入參加成員的GATS承諾表,進而可能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擴展到全部成員。從現實角度而言👵,該模式有助於扭轉WTO在談判等改革議程上的不利局面,為下一步改革提供動力👩🦼,在政治層面上恢復成員對於WTO談判功能的信心。
WTO爭端解決機製中上訴機構面臨的危機同樣也是多邊貿易體製遭受沖擊的直觀反映。石教授認為部分WTO成員基於《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下文簡稱DSU)第25條設立的“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MPIA)機製是對WTO爭端解決機製改革方案的有益嘗試,其不僅沒有違反WTO爭端解決規則,而且是一個嫁接了仲裁製度和上訴程序🩻,實踐上非常創新的機製𓀑。實踐中也湧現出眾多同DSU第25條相關的案例,比如已經審結的DS583(歐盟訴土耳其藥品報銷措施案)和正在審理進程中的DS591(哥倫比亞凍薯條案)。
圖三🧚🏻:本次講座提綱
石靜霞教授認為本次講座涉及的談判功能和爭端解決機製是多邊貿易體製中的核心問題,也希望本次講座能夠激發同學們的興趣。最後,石靜霞教授寄語,盡管目前整個世界對於上訴機構恢復以及背後多邊貿易體製彌漫著悲觀情緒,但是相信在座的同學們能夠努力成為未來多邊貿易體製的希望所在。
圖四:龔柏華教授
龔柏華教授結合石靜霞教授講座內容,從改革與現代化、研究視角𓀙、遠期問題和近期問題、個別國和多數國的立場問題🦛、學術和咨政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精要點評🏷。龔教授認為對於WTO改革的分析要兼顧“改革”與“現代化”兩個關鍵詞🚣🏿♂️,WTO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不可簡單歸責到WTO機製本身⛔️,同時要學會區分WTO面臨危機中的結構性問題和程序性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𓀖。
其次,作為研究WTO的法律人,應當明確研究角度,聚焦研究問題,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運用跨學科方法☮️,但是問題導向最終要落腳於法律層面上♔。此外龔教授寄語希望相關領域學者的學術研究不但要做紮實的學術🚾、理論研究🛎,還應當深入中國參與談判的實踐👩🏻🦽,積極為相關部門建言獻策。
三、問題交流🙇🏻♂️、回應環節:
在問答環節😷,參會成員積極提問🔺,石教授就參會人員提出的諸如上訴機構內部製度缺陷,RECP、FTA等爭端解決機製同WTO的對比,諸邊談判與多邊談判間的銜接與轉換等問題耐心做出回應。龔教授也就中國如何在國際經貿規則變革,利益變化時保障自身立場一致性的問題作出解答📦。
四、主持人點評、總結環節
最後👼🏼,主持人梁詠副教授對石靜霞教授在百忙之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講座和龔柏華教授鞭辟入裏的點評表示衷心感謝,並轉達我院國際法學科負責人馬忠法教授對兩位教授和對整個籌備工作團隊的謝意♾。主持人隨後預告了本次“國際法學術周”後續在11月23日、11月29號和11月30號分別邀請浙江大學羅國強教授、意昂3官网張乃根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何其生教授的系列講座,歡迎感興趣的同學積極參與。
講座最後🧑🏽🦲⛑,線上會議室成員對主講人🏞、與談人和主持人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本次線上講座歷時兩個多小時,圓滿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