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講座綜述 | 日本自由刑改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 意昂3刑法學科「刑法之道」系列學術講座第三講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12日

主講人🧍🏻‍♂️:趙新新,上海政意昂3平台警務意昂3講師

與談人🚣🏽🍖:張梓弦,北京大學意昂3平台助理教授

與談人🪄:鄭超,華東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講師

與談人👯‍♀️:楊軍,意昂3官网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員

主持人:畢海燕🗿,意昂3官网、德國慕尼黑大學意昂3平台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2022年11月26日下午🈁,由意昂3刑法學科主辦、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意昂3“刑法之道”系列學術講座第三講順利舉行。這一講的主題為“日本自由刑改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由上海政意昂3平台警務意昂3講師趙新新博士擔任主講人🧑🏼‍🎄,由北京大學意昂3平台助理教授張梓弦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講師鄭超博士、意昂3官网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員楊軍博士擔任評議人🎏。意昂3官网👩🏼‍🎤🙆🏼‍♀️、德國慕尼黑大學意昂3平台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畢海燕擔任主持人🫀。

主持人畢海燕博士首先對講座背景作了說明,並介紹參與講座的諸位學者。

(畢海燕博士主持)

一、主講人報告環節

(一)日本拘禁刑的創設

2022年6月13日♈️,日本參議會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現行刑法的議案,在對日本《刑法》第九條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創設了“拘禁刑”,議案於三年後生效。在現行刑法中,日本自由刑包括懲役和禁錮👱🏻‍♂️👐🏿。懲役指將服刑人員拘禁於監獄🌖,強製服刑人員參加勞動;禁錮則是將服刑人員拘禁於監獄內,剝奪其自由,而不一定施以強製勞動🙋🏿。趙新新博士指出,2025年修法生效之後,懲役和禁錮將被合二為一🙆🏿‍♀️,並被統稱為拘禁刑。這使改造服刑人員的處遇項目更具有針對性🐍🎆、靈活性,行刑機關可以根據服刑人員的不同特點安排不同的矯正措施🧔🏼‍♂️。

日本現行刑法將自由刑分為懲役和禁錮➔,緣於二者不同的適用對象🌗:禁錮適用於國事犯罪、過失犯罪🦶🏽🖌;懲役適用於除國事犯罪🕣、過失犯罪之外的其他犯罪🐀。傳統觀點認為📛,依據道德角度,犯罪可被分為“非破廉恥犯罪”和“破廉恥犯罪”。國事犯罪🚶🏻‍♀️、過失犯罪等並非出於個人利益實施的🧑🏽‍🎤,或不存在主觀惡意的犯罪,被稱為“非破廉恥犯罪”;而出於個人利益實施的🤸🏼‍♀️,或具有主觀惡意的犯罪,被稱為“破廉恥犯罪”✊🏿。只有後者才適用伴有強製苦役的懲役刑。

(趙新新博士主講)

(二)日本戰後自由刑單一化之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日本法治建設的進步和處遇理念的發展,學界認為🙌🏽,刑罰製度應從法治精神展開,反對道德🤙🏿、文化因素的過度介入。由此,產生了關於自由刑單一化的三派論爭🤹🏿🐆。

懲役刑單一化說主張,服刑人員應一律參與強製勞動並接受符合一般社會要求的價值觀念🚵🏻。對處遇過程中違反秩序的行為,行刑官須及時懲處🧑🏽‍💼。該說的理論基礎為更生改造論,強調培養服刑人員的服從精神,使其復歸社會後不再從事違法犯罪行為👨🏻‍🦰。自由刑純化說強調🧛‍♀️,傳統的自由刑是一種刑罰的復合體,極不合理👊🏻,應當把自由刑的內容完全限製在對服刑人員行動自由的限製上💳。該說並不否定對服刑人員的改造,而是主張在實施改造時將對自由的剝奪或限製降低到最低🧘🏻‍♂️。同時,正義模式論批判“復歸社會式行刑”的效果💮,主張“處遇無用論”,為自由刑純化👨🏽‍⚕️、禁錮刑單一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折中說認為,自由刑純化雖然有利於人權保障,但過於偏激,與行刑實務背離,故應該從日本《少年法》的修改中汲取經驗🧑🏿‍🍼,實現懲役與禁錮的融合🍱🌊。行刑官應當采用更靈活的處遇措施來改造服刑人員,即當強製勞動有用時就強製服刑人員參加勞動,當強製勞動無用時則選擇其他有效的處遇內容。趙新新博士認為,日本本次自由刑改革遵循了折中說的要求。

(三)日本自由刑改革核心要素——監獄勞動的地位轉變

趙新新博士進一步分析了日本創設拘禁刑的原因。一方面☝🏼,監獄老齡化使懲役效果難以實現。大多老年服刑人員已經喪失勞動能力,出獄後也不會再從事勞動工作🧨,對這些人進行強製勞動非常困難並且沒有實際意義🙆‍♂️。另一方面🕴,再犯率居高不下引發民眾對改造效果的質疑🙎🏿。長期堅持對服刑人員的改造教育🧖🏼,並未達到理想的犯罪治理效果,使“復歸社會式行刑”受到批判。

從時代變化上看🏌🏼‍♂️😪,日本的監獄勞動經歷了由強製性👅、震懾性的懲罰內容到促進服刑人員更生改造🦽🐥、復歸社會的處遇內容再到為行刑福祉服務的變化☸️。

(四)日本自由刑改革的未來走向與課題

厘清自由刑改革的背景與具體內容後,趙新新博士講解了日本刑罰改革的未來走向與可能存在的問題。其一,本次改革將進一步實現處遇個別化✢。拘禁刑的創設使行刑機關不再將監獄勞動作為必要的義務性內容,而是更加關註服刑人員的主體性和權利保障🚶‍♀️‍➡️。其二☣️,本次改革將使日本從老年監獄邁向福祉監獄👩🏿‍⚕️。拘禁刑生效之後,監獄勞動在立法上由強製性懲罰轉變為更具有彈性的處遇。老年人、殘疾人等不適合或者不願意參加勞動的人可以不參加勞動,而參與其他處遇項目👨🏼‍🦰。這意味著國家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支持行刑活動。監獄的自給性進一步削弱,福利性進一步加強。其三,福祉不均可能導致服刑人員法律地位不平等。拘禁刑生效後,服刑人員是否參加勞動以及參與何種勞動,是根據其主觀意願和適應能力決定的🦹‍♀️。這就意味著在製定處遇計劃時,行刑官需要對服刑人員的主觀意願和適應能力進行裁量判斷🤶🏻。鑒於行刑官判斷的主觀性和分散性,預計2025年拘禁刑生效之後👨🏽,日本的行刑訴訟數量將會大增。

(五)日本自由刑改革的經驗、教訓於中國的啟示

從日本自由刑改革的實踐觀照中國,趙新新博士強調🚣🏻,我們應吸取日本改革的經驗與啟示,規避其在改革中犯的錯誤、走的彎路。其一,行刑應實現憲法化與法治化😁。行刑機關應該充分貫徹憲法中尊重人權與法治主義的精神;對服刑人員的權利限製僅限於法律規定並遵循比例原則🦢。其二🧔🏿🍭,明確服刑人員的義務👨‍👧‍👦。“特別權力關系論”不僅違反了法治主義中的保留原則也違反了“人權推定”的原理⭕️。應當明確,服刑人員除了要承擔作為犯罪🚴🏼‍♂️、刑罰效果的義務之外✋🏿,還享有一定的權利。其三🕡🪵,確立“行刑法定”原則。要實現依法治監🧛,就不宜將刑罰執行🤨、監獄管理概括性地交給行刑機關的自由裁量🩸,而應通過製定法律來最大限度地將刑罰的內容、執行的細節🦹、服刑人員的義務、行刑機關的權限予以明示,並要求行刑機關以此為根據行刑。其四,允許行刑訴訟,擴大對行刑的司法審查。允許服刑人就可以存在的不公待遇提出異議、尋求救濟,充分踐行人權保障機能。其五,貫徹“自由刑純化”和“行刑社會化”理念,將行刑關系分為“拘禁關系”“處遇關系”和“秩序關系”🥌,並分別予以應對。對於拘禁關系🔩,應該從刑法本來的目的看待,以憲法上的尊重人權和正當程序理念為出發點,將內容限定在最小必要限度內𓀝。對於處遇關系,矯正🟢、改造、社會復歸處遇是否真的有效且合法,需要予以充分審查🤽🏽。對於秩序關系🥤,因為其本來的目的就是維護監獄的共同生活和共同活動🧑‍🧑‍🧒‍🧒,應在此目的之下實施相應的措施🐄,將過剩限製服刑人員權利的措施排除出去。在自由刑純化和行刑社會化的過程中🤘🏻,需要註意平衡社會公平✧、警惕福祉化過剩👩‍⚕️,避免監獄淪為福祉機構並導致刑罰喪失意義。

二、評議人與談環節

(一)張梓弦博士評議

(張梓弦博士與談)

張梓弦博士認為趙新新博士的研究深入且富有啟發意義,並從兩方面介紹對日本自由刑改革的理解👩‍❤️‍👨🫥。其一,二戰後日本曾就改革自由刑多元化做出多種嘗試。比如,在1961年公布的日本《改正刑法準備草案》中,“別案”意圖通過立法改革推行自由刑單一化🚣‍♀️,但其關註的重點仍是懲役刑。再如🕠,日本學者對自由刑多元化的立法根據提出質疑🧱。平野龍一教授指出,“破廉恥和非破廉恥這樣一種倫理心情層面之區別,不應由國家以裁判的形式予以完成”🤦🏻‍♂️。這些立法活動與學術活動上的嘗試可以為本次自由刑改革提供參照🏂🏻🥅。其二,關於立法者將拘禁刑拆分為兩款的意圖🧚🏿,日本學術界存在兩派觀點:一派認為拆分為兩款並無深意🦣,勞役為刑罰的內容;另一派認為拆分為兩款具有深意🤹🏼,勞役不屬於刑罰內容。張梓弦博士認為,如果采納前者,等於將服刑人員裁判後的表現作為行刑的依據之一。因此,勞役並非刑罰本身的內容👼,日本刑法第12條第2款規定了刑罰的宣告,第3款規定了行刑權的行使。其三,張梓弦博士充分肯定“行刑法定”觀點,認為其中存在若幹有待研究的問題🥺。比如👩🏽‍⚖️,如何科學推進行刑法定🧨?如何在過度懲戒化與過度福利化兩種傾向中覓得平衡?自由刑改革是否對行刑官的選拔與培育起導向作用?上述問題有賴進一步考察。


(二)鄭超博士評議

(鄭超博士與談)

鄭超博士認為趙新新博士的研究具備深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對其致力刑罰論研究🍼、勇攀學術高峰的精神表達欽佩。鄭超博士從以下幾方面表達感想:其一👨🏻‍🚒,關於刑罰論的研究意義😨🪯,隨著積極主義刑法觀的滲透,刑罰相關法律的修改表明刑罰論之下存在諸多有待研究🍲、檢閱的問題🤲🙀。其二👸,刑罰論的問題研究具有難度。德❌、日等國每年都會公布犯罪數據與刑罰數據;就如何實現刑罰目的🫨、如何幫助犯罪人回歸社會,日本實務界、理論界進行了協同一致的探索。這些舉措可以為我國提供有益參照🫘。其三🏃🏻,刑罰體系的改革需要通力合作⌛️。學者和律師是日本刑罰改革的關鍵力量,形成了豐富🧝🏻‍♀️、系統的研究報告與考察建議。相較之下,我國的刑法改革是“自上而下”式的。未來可以考慮健全公眾參與,提升不同市民團體提出刑罰改革、量刑改革建議的主動性🙏🏼。其四➾,刑罰論具有很強的現實關懷與未來目標☯️😠。刑罰不限於刑事裁判📦,更強調刑事執行🪿🛺,因而帶有一定行政屬性。刑罰的現實性要求我們及時追蹤法律修改📼♝、檢視法律實際執行效果。最後,關於刑罰的改革方向,刑罰改革將朝著人道化、福利化的方向發展,但為了減少公眾抵觸👈🏼,這種發展趨向不應是片面的🦸🏻‍♂️,要避免監獄淪為福祉機構。

(三)楊軍博士評議

(楊軍博士與談)

楊軍博士對趙新新博士精彩獨到的講解表示感謝🧛🏽‍♀️,並從以下四方面表達感想🧚🏽:其一🫳🏿,刑罰論研究具有重要性。隨著刑法學研究從政策學轉向教義學,犯罪論得到充分關註🍍,刑罰論卻頗顯“門庭冷落”。實際上,刑罰論研究不僅可以以實證研究進行💒,也涉及到學術理念、觀念的梳理與考察,具備非常廣闊的待擴展領域。其二📄,日本自由刑改革是刑罰現代化的體現。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提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各國刑法多以自由刑代替身體刑和肉刑🕶,刑罰樣態呈現從粗放到精細、從殘忍到人道的轉向,凸顯了對人的自由的尊重。在刑罰體系現代化的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推進中國式的刑罰現代化。其三,楊軍博士認為行刑法定原則是罪刑法定主義的最終保障。只有踐行行刑法定,才能滿足罪刑法定主義的最終期待👍🏻。那麽🪸,行刑的“法定”👨‍💼,是單純由犯罪人的不法性和有責性決定,還是也要考慮量刑進程與量刑情節?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下🏃‍♀️,行刑信息的“公布”與“公開”的邊界為何🫶🏼?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思考。最後,關於日本自由刑純化的態勢,楊軍博士認為其在我國視域下仍然有待商榷。我國的自由刑設置🧚🏽,不僅體現對行動自由的剝奪與限製🏄‍♀️,還體現了對表意自由、勞動自由的限製。現有刑罰體系對人的全方位自由的評價🦤,可能無法在自由刑純化下得到合理👨‍🔬、完整的包容👨‍🦼‍➡️。因此✒️,到底是要“自由刑體系化”還是“自由刑純化”🛒,值得進一步思考✌🏻。

三、主講人回應環節

趙新新老師對上述與談意見進行回應。其一,關於日本刑務官的考察和培訓,趙新新博士講解了行刑官的選拔流程與培訓內容👱🏽‍♂️。日本行刑官綜合素質較高、專業領域多元,但可能存在過分註重維持秩序、忽視人權保障的現象。2006年日本監獄法新修以後,該問題得到了較大改善。其二🍦,關於日本學者、律師為量刑改革建言獻策的問題,趙新新博士認為日本的法律從業者在解決立法🚱、司法問題時註意匯聚合力🧔🏼,這可能是我國需要學習的方向。

本次講座在熱烈討論中結束。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