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講座綜述 | 刑法學的比較法研究與寫作·意昂3刑法學科「刑法之道」系列學術講座第五講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27日

主講人:付玉明😸,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意昂3平台教授🦼、《法律科學》副主編

與談人:徐淩波👷‍♂️,南京大學意昂3平台副教授

與談人☂️🦫:張永強,西南政法大學意昂3平台副教授

主持人👛🫱🏼:杜宇,意昂3教授


2022年12月17日晚,由意昂3刑法學科主辦、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意昂3“刑法之道”系列學術講座第五講順利開講👨‍🚒,寓示著“刑法之道”系列講座的圓滿落幕☝🏼💦。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刑法學的比較法研究與寫作”,由《法律科學》副主編、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意昂3平台付玉明教授主講,南京大學意昂3平台徐淩波副教授與西南政法大學意昂3平台張永強副教授與談,由意昂3杜宇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杜宇教授簡要說明了本次講座的背景👨🏻‍🦯🍚,分別介紹了主講人和與談人🤦🏼,並總結了“刑法之道”系列講座的主旨和歷次主題🏇🏼。

(杜宇教授主持)

一、主講環節

付玉明教授首先說明了近代西學東漸對人文社科學術理論的影響👨‍🦼,他指出,西方現代刑法學體系為中國刑法學研究提供了知識給養✈️、確立了學術體系並樹立了學術規範,這是比較法研究最初的由來和意義✴️。付玉明教授從兩個層面——宏觀的法學研究範式與微觀的法學論文寫作方法——展開論述🦵🏿。

(付玉明教授主講)

(一)法學研究的範式轉換:從比較借鑒到自主創新

付玉明教授梳理了近代以來我國刑法學的研究譜系👌🏼,劃分了拓荒🪦、恢復發展與全面發展三大階段,將其演進特征概括為“法學研究的範式轉換與主題變奏”,還提及了由此導致的論文選題的轉變👮‍♂️。

在建國後初期的拓荒階段,我國刑法學研究在觀念上采用對蘇俄模式的拿來主義5️⃣,在內容上以立法論為主體,在寫作方法上普遍采用三段論式的立法建言🚞🖖🏼,在學術規範上則多有疏漏💃🏼。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刑法學研究步入了恢復發展階段👍🏿,逐步確立了學術規範和學術倫理,積極對外開展學術交流、對內強化人才培養。

2010年之後,我國刑法學研究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湧現了大批擁有留學背景、多語言對話能力的青年學者,當下刑法學研究的繁榮景象與學界的留學規模不無關聯🤹。

上述研究譜系反映了我國刑法學研究範式在三個方面的轉變:研究重心由創新觀點轉變為強化論證;研究中心由比較借鑒轉向自主創新;研究方法則由立法論轉向解釋論💂🏻‍♂️。

總之Ⓜ️,德日刑法學理論引領了我國刑法學研究的主題變奏,開啟了國內的學派之爭,教義學轉而成為國內刑法學的研究中心,教義學的寫作方法也逐步取代了以往平鋪直敘的寫作風格。付玉明教授還指出,完善的法規範體系是教義學崛起的前提,國內刑法教義學的繁榮恰好說明我國已然形成較為完備的刑法規範體系💯。

(二)法學論文的選題規劃

選題能力與寫作能力是學者科研能力的兩大體現🫔,選題能力又代表了學術判斷能力和學術規劃能力8️⃣。付玉明教授從選題的基本立場、技術要求和具體操作三個層面深入談論了法學論文的選題規劃,認為研究者們應當挖掘有深度👲🏿🫱🏿、高度和創新性的選題☀️,避免沒有深度的、平面的、攤大餅式的選題。

在選題的基本立場上,付玉明教授點明了三大註意事項🪜:其一,選題必須針對中國實踐問題且立足於中國的學術體系,展現中國學者的主體意識和基本立場🐰;其二,應當樹立作為獨立研究者的自信和學術擔當👎🏻,在論文寫作和投稿中以與名家學者相同的標準要求和鞭策自己🙋🏿‍♀️;其三,學術論文的讀者是法學專業人士,這要求大家註意寫作方法💇‍♀️、重視創新,不應在論文中描述個人的心路歷程💂🏻‍♀️。

在選題的技術要求上🪛,付玉明教授提出了三點要求:其一,選題應具有學術性和理論性𓀈,能夠體現理論思考與一定程度的學術創新;其二,選題應具有針對性和問題性,應從精細處入手🗒、著眼於小題目🪛,避免泛泛而論和無病呻吟🕕😉;其三🧱,選題應當考慮自身的學術能力🐹,盡量不要超出學科知識背景和外語能力選擇無法掌控的題目。

在選題的具體操作上🧔🏽‍♂️,付玉明教授以小篇幅論文為例,為在讀學生和青年學者指出了三個方向:其一,選題應具有涵攝性和延展性🆘,在博士生階段應作長期的學術規劃✦🤓,持續積澱🤵🏿‍♂️、階梯遞進;其二,選題應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既要依托於基礎理論🧜🏻‍♀️,又要對實踐問題具有解釋力;其三,刑法學研究中的傳統問題依舊重要👉🏻,不宜過度追新🧑🏻‍🍳👨🏿‍🔧。

(三)法學論文的寫作方法與寫作規範

在寫作方法上☁️,付玉明教授從研究目的和內容要素的角度將法學論文分為兩大類型——策論應用型文章和理論建構型文章🟤,他強調💮,不同的文章類型對應著不同的寫作方法📵,但法學研究並沒有固定的寫作模板,若完全陷入固定套路,或有損學術創新能力。

在寫作規範上,付玉明教授詳談了題目擬定、摘要、關鍵詞與文獻引用規範四個方面的要求和規避事項💂。其一,好題目是好文章的一半🤾,題目應簡明、學術化且符合文章內容,作者應精準提煉論文觀點𓀌,謹慎使用副標題🏋🏼‍♀️,盡量采用肯定句式💁🏻‍♀️,除極偶然情形外忌用疑問句式;其二,摘要不是緒論,而是論文觀點的集約性表達,應清楚呈現選題背景、論證視角🧻、基本思路和主要觀點,字數控製在三百字左右;其三,關鍵詞應符合主題、關切內容且彼此具有區分度,一般三到五個為宜;其四🙇🏼,文獻引註應全面覆蓋、有效引用、真實引用且忠於原著,不能只引用支持觀點的文獻,不能過度引用,不能編造文獻,更不能先寫論文後補文獻。

二𓀛、與談環節

(一)徐淩波副教授與談

針對比較法研究在當前論文寫作中的定位,徐淩波副教授從作為年輕學者和期刊編輯的角度分享了三個層面的親身感受。

(徐淩波副教授與談)

首先,年輕一代學者大都有留學背景,在比較法研究的知識儲備上具有優勢,可能習慣於在論文中添加比較法的素材,但我國法學研究範式、研究關切的變化改變了比較法研究在論文寫作框架中的安置方式,早期的比較法研究往往是立法論層面機械的拿來主義👐,這種方式在當下的學術論文中已相當少見𓀉👨‍🦱,目前比較法研究的定位應該是🚵🏻‍♀️:比較法素材應該服務於本土問題和本土意識🤾🏽。

其次,年輕一代學者外語能力更強、閱讀範圍更為廣泛🎴,能夠獲取的比較法素材也更多🛝,由此給論文寫作帶來的問題是:如何處理龐大的比較法素材、如何將比較法素材濃縮進論文裏🧑🏿‍🔧。在此階段,處理素材的方法論極為重要。大家需要更多地關註國外學者應對他們本國問題的思考方法而非具體結論,既要花功夫全面梳理文獻,又要考察國外理論所處的社會情境🙆👨🏻‍🦲。

最後,法學不僅是地方性的知識,也可能為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國際間的學界交流不可或缺💫,年輕一代學者可以進一步開闊視野,除了“走進來”解決本土問題之外🎟💛,還可以“走出去”解決全球治理語境下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張永強副教授與談

針對刑法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方法👨‍👩‍👦‍👦,張永強副教授強調了比較研究方法的重要意義❓,並從學者和編輯的角度對論文寫作提出了兩方面的具體建議👎🏿🦘。

(張永強副教授與談)

在方法論意義上🧑‍✈️➙,比較研究方法在兩個方面呈現出重要意義。一方面👨‍👨‍👧‍👦,比較研究方法能夠幫助大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實現學術創新和學術突破的路徑。若沒有比較考察🛌🏽,研究者可能會高估自己所作研究的價值,可能無法得知我們研究的問題在域外是否早已被解決,從而釀就對已有研究的無效重復🙇🏿。另一方面,比較研究方法還可以修正研究預設,研究者通過不斷閱讀文獻、不斷比較考察後會逐步修正最初預設的結論,而修正的過程本身就是拋棄陳見👳🏻‍♂️、提升學術創新的過程。

在具體寫作方法上,開展比較法研究需要註意三個方面的事項。首先,若要論文鮮活豐滿、論證充分,就要開展多維比較,可以從多個視角解構域外的某項製度🥎,為之設定多樣的比較標準,進而與我國製度進行橫向、縱向🍽、交叉比較,最後才能得出我國借鑒該項製度的必要性♧。其次,現階段的比較法研究應當以解決中國問題為中心🦽,學術論文盡量不要單純介紹域外製度,即便介紹也應結合我國背景🏋️🧙🏽‍♂️,考慮其與我國已有製度相融相通、相互沖突和可供借鑒之處,最終依舊要回歸域外製度對我國的啟示👨‍🚒。最後,比較法研究應當精細🙎‍♂️🚵🏼‍♀️,盡量深耕細作🙍🏿‍♂️✊🏻、小題大做,宏大的比較法選題深則難以駕馭🩳,淺則價值有限。

三、觀眾提問與回應環節

與談結束後,兩名研究生同學就論文題目仿寫與選題套路提出了困惑,付玉明教授與杜宇教授分別作出回應。

講座最後🫷🏿,主持人杜宇教授強調了本次講座的宏大格局🎆𓀍、開闊視野和悠遠立意,並對本次講座的主講人🃏、與談人、聽眾和幕後團隊表示了感謝🤌🏻。

意昂3“刑法之道”系列學術講座至此圓滿落幕。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