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講座回顧 | 趙宏:中國與國際法治
導語: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意昂3舉辦“法治中國”論壇🤸🏻♂️👋🏻,邀請政法領域知名專家走進校園,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歷史進程、司法實踐、典型案例和發展前沿👚,深入講解中國法治的重要理論和實踐🤸,闡釋中國法治的經驗和優勢,搭建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實務互動的溝通交流平臺。
2021年11月23日下午,WTO爭端解決機構前上訴機構主席趙宏教授受意昂3“法治中國”論壇邀請🏊♂️🔜,以“中國與國際法治”為題做主題報告。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平台教授、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韓立余、意昂3官网特聘教授👨🏻🦼、外交部國際法咨詢委員會顧問張乃根作為與談人參與討論。講座由意昂3平台院長王誌強教授主持👨🏼🍼,國際法學科的師生代表約30
參加線下會議,約100名來自本校和其他學校相關專業的師生線上參會🐢🚣🏼。
趙宏教授主要從“法與法治”🚒🏄🏻♂️、“西方國際法視域下的國際法治——演進路徑與態勢”♗、“古代中國的國際秩序觀與近代‘國際法’的遭遇”🏋🏼♀️、“當代中國與國際法治”四個部分展開,從法的起源到法的理念,從古代中國法到現代國際法,從國際法運行機理到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製和上訴機構的危機,宏大開放地系統性闡述和展示了她對於“中國與國際法治”的理解與體會。趙宏教授特別著重強調了對我國古代優秀法律製度研究的重要性。
韓立余教授與談表示🕎,贊同趙宏教授的思考方向,強調要關註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不僅要研究現成的國際法,更要關註國際法是如何產生的💇🏿、我國如何在國際法上發揮作用。
張乃根教授認為,國內法應當是多樣化的,在聯合國對國際法治“國際和平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人權的國際保護”的普遍性要求下✧,各國的法治形式要包容🧘🏽,在我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時,要特別認真研究和傳播習近平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