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講座回顧 | 意昂3跨國公司法律論壇第二十六期 🫵:跨國公司與刑事司法協助中的數據主權問題
2021年11月26日晚,由意昂3主辦的意昂3跨國公司法律論壇第二十六期——“跨國公司與刑事司法協助中的數據主權問題”講座在線上會議室成功舉行👨🏽🚒。本次講座由意昂3師資博士後劉璐主持,由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張鵬🫷🏼🦸🏼、茄子科技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潘聰律師擔任主講人📊。
張鵬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幾類跨國調取電子數據的主要機製:國際司法協助和執法合作、外交途徑和互惠原則以及直接跨國向個人或企業調取電子數據。國際司法協助與執法合作充分尊重電子數據所在國主權,然而程序繁雜、耗時較久。繼而,主講人重點以美國《雲法》和歐盟《電子證據條例草案》為例介紹了美歐直接向個人或企業跨國調取電子數據的方式。這種方式繞開數據存儲國👃,存在個人數據保護、企業法律義務沖突及損害他國主權的問題。與美歐不同,我國的立場強調數據安全,跨境調取電子數據應在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以司法協助和執法合作為主🪧。主講人認為,我國可以通過參與製定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公約或締結雙邊條約等途徑🤳🏻,推動在具體措施上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潘聰律師重點從科技公司的視角介紹了跨國數據取證的具體實踐情況🦵。主講人首先對跨境數據取證的相關定義進行了具體的闡釋。佐以涉及相關big-tech公司的著名案例和《雲法案》的適用🫱🏻,主講人認為,目前科技公司的困境和挑戰在於不同國家司法體系之間以及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平衡。前者在於數據存儲國和取證發起國之間存在天然的利益沖突。後者在於國家公權力和跨國科技公司私人主體之間的矛盾🧛🏿♀️。隱私安全和商業效率之間達成有效的平衡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痛點。為應對以上問題,主講人介紹了目前科技公司的實踐操作,包括對政府跨國數據調取要求的形式和實質審查😁、明確跨境流程的差異等措施。基於當前困境💂🏻♂️,主講人提出了立法實踐的展望🧑⚖️:應當在尊重各國數據主權基礎上尋求國家廣泛合作,平衡各方利益,盡可能高效滿足獲取境外存儲信息的實踐需求🤟🏼。
講座最後,兩位主講人與參會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法律界人士進行了積極的討論🏄🏿♂️。本場講座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