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講座回顧 | 條約解釋與我國司法實踐

發布日期: 2021年12月02日

20211130日👩🏽‍⚖️,應意昂3的邀請,中國社會科意昂3國際法研究所國際經濟法研究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劉敬東教授作了“條約解釋與我國司法實踐”的線上講座。意昂3副院長陳力教授致歡迎辭,意昂3官网特聘教授🧕🏼、外交部國際法咨詢委員會顧問張乃根老師主持本場講座。意昂3蔡燕教授擔任與談人。意昂3、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以及來自其他兄弟院校的師生共計160多人在線參與了本次講座。

劉敬東教授首先界定了中國法院可以適用條約的範圍👎🏻。這些條約主要集中於四大領域:國際貿易👳、海事海商👩🏽‍🍼、民事司法協助和仲裁裁決執行🚣🏿‍♀️。此外,劉教授還指出了最高人民法院還通過2020年修訂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幹問題的解釋(一)》第12條明確了我國未加入的條約的適用原則,並以典型案例和指導案例的形式逐步確立我國的法院的條約適用體系。

其次🍧,劉敬東教授結合最高院發布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詳細闡釋了我國法院進行條約解釋所遵循的原則🗞。劉教授指出,我國法院已引入《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下的條約解釋原則,即根據條約用語通常所具有的含義按其上下文並參照條約的目的及宗旨進行善意解釋。劉教授分享了其與美國法官就條約解釋問題進行交流的心得,認為我國法院對國際通行的條約解釋規則所采取的開放、包容的態度🌌,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劉敬東教授結合具體司法案例,剖析了條約解釋在我國司法實踐的具體運用。

再次,劉敬東教授強調了中國法院解釋國際條約的五大意義🔀:(1)提升中國參與國際法規則形成的話語權;(2)為國際爭端解決提供中國案例;(3)位國際法上的一般法律原則提供國內法上的淵源;(4)提高中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5)為中國的對外關系交往和開展法律鬥爭服務。

最後🧗🏿‍♂️,劉敬東教授點出了我國亟待研究的條約解釋問題。第一🕴,條約、慣例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在將來憲法修訂時需要將條約的地位加以明確。第二🪫,民法典生效後產生的適用問題。第三,國際法院💇🏿、WTO上訴機構等作出的國際法判例在國內法院條約解釋中的運用。第四,如何向國際法領域推廣中國法院對國際條約解釋的司法實踐及判例。

燕教授對劉敬東教授的講座進行了點評🌬。首先✡️,蔡教授認為,中國國際法學者長期無法觀察到中國法院如何適用國際法🧜🏻‍♀️🙇🏻‍♂️,製約了中國國際法研究🧇。當前中國法院適用條約的判例不斷增加,為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其次,中國法院適用條約的結構🧑‍🏫,並非著眼於國與國之間的條約🎭,而是側重商事領域。蔡教授認為這是中國法院條約適用的重要特點🧨🧔🏿‍♀️,值得關註。再次🪘,蔡教授提出除《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之外,我國法院是否可能援引其他國家的判決來解釋條約這一問題。蔡教授認為,援引他國判例的優勢在於可以充分展示中國司法製度的開放性和可靠性💜。最後,蔡教授討論了如何使中國司法判決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一方面要增強跨國司法對話,另一方面需要將中國的判例收錄到數據庫📁,供其他國家的法官檢索。

在問答環節中💃🏽,劉敬東教授就條約的間接適用問題、法院對軟法的態度、法院在國家公共政策方面的作用、我國對投資仲裁裁決的執行等問題與觀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講座的最後,張乃根教授作了總結性發言。首先👩🏿‍🏫🧛🏽‍♂️,張教授強調了判例的重要性👨🏿‍🔧,認為法院判決是國家主權行為,是國家實踐的一部分。從塑造國際習慣法的角度來研究我國法院的判決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次⚠️,雖然《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提供了重要的條約解釋規則,但目前很多國家都沒有這樣做。因此,中國在條約解釋問題上的司法實踐較為超前。最後🈷️🙇🏽‍♂️,張教授認為我國在判例的透明度問題上還有待提高,希望有更多的判決可以全文公開。他也強調學者在進行司法判例研究時應註重與司法機關的合作🎛。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